今天是: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域传真
 
郭同欣: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债务风险可控可防
日期:2017-09-06 17:08:14

  
  随着我国经济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主要国际组织纷纷上调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预期,对于我国抓住重要窗口期,主动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举措给予肯定,持续看好我国经济发展。但也有一些人发出不同声音,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债务扩张,增加投资和加大房地产建设实现的,从中长期看,随着债务水平攀升,经济增长将难有可持续性。因此,如何准确认识当前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和面临的债务风险问题,科学把握下一步走势,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动能转换、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宏观调控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年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矛盾叠加,风险挑战增多,但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动力转换有序推进,稳中向好的势头明显。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顶住压力,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不是靠“大水漫灌”的强刺激,不是靠大规模增发货币和扩大投资,不是靠走传统粗放式发展的老路实现的,而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动能转换的成果。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效发力。2016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取得突出成效。2016年,钢铁、煤炭产能分别退出6500万吨以上和2.9亿吨以上,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截至今年6月末,煤炭去产能1.11亿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依法取缔“地条钢”基本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减少了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扩大了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适应了市场需求升级,企业经营明显好转,有力支撑宏观经济企稳。今年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2%,比上年同期加快14.3个百分点;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16%,同比加快14.4个百分点。二是坚持创新引领推进动能转换。党中央、国务院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得到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新旧动能有序转换。2014-2016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4400万户,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4.0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362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1.2万户。今年1-7月份,全国新登记企业345.4万户,同比增长11.9%,日均新登记企业1.6万户。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产业新模式新产品快速增长。今年1-7月份,国内专利申请量183万件,同比增长8%;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3.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9个百分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17年的22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中第一位。三是深化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各地区各部门按照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积极扩大内需特别是着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消费升级势能持续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13-2016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5%,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8.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远高于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的贡献率。投资着眼于增强发展后劲,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等领域有效投资力度加大。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加快迈向中高端,供给体系质量效率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1%。1-7月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和11.4%,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2和4.6个百分点。上半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四是创新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稳定运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持续较多的矛盾和压力,我国政府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力度补短板、增后劲,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保持了流动性合理适度,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在优化总量调控基础上更加注重结构调控,创造性地提出了区间调控,强调针对形势变化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连续8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区间。
  二、我国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债务压力趋于减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全球债务规模急剧膨胀。国际金融协会统计显示,目前全球债务总额已攀升至217万亿美元,约为全球年度经济产出的327%。据有关机构测算,2016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达到250%左右,与国际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杠杆率处于中等水平,接近于美国,明显低于日本、西班牙、法国、英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尽管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相比我国债务水平有所上升,但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一是我国居民和政府部门的杠杆率较低。2016年末,居民部门杠杆率在50%以下,政府部门杠杆率在40%以下,远低于世界公认的警戒线,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需要看到,地方政府的负债率虽然高于中央政府,但举债日益规范,债务主要用于搞建设而不是搞福利,而且相当一部分债务已经形成了优质的资产,很多资产在运营过程中可以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二是我国的债务主要由内债组成。我国外债比例低,非金融企业外债余额占比仅为4%左右,出现债务风险的可能性较小。而且我国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具备较强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三是我国储蓄率较高。我国总储蓄率接近50%,庞大而稳定的储蓄资金,为企业债务融资提供了强大支撑,也有效降低了相关的债务风险。四是政府具有化解危机的成功经验。在长期的经济管理实践中,政府积累了丰富应对危机的经验,在应对2013年的“钱荒”、2015年的股市异常波动等事件中,沉着应对果断处置,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
  我国债务水平上升主要是由于非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率相对较高,这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以银行为主的融资结构占主导等因素紧密相关。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企业利润显著增加,债务压力趋于下降。2016年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首次由降转升,结束了连续54个月的同比下降。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8.5%,扭转了上年利润下降的局面,今年以来工业利润增长进一步加快。201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今年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0.5个百分点。到8月底,3258家上市公司所公布的半年报显示,75%左右的公司经营现金流呈现好转态势。在企业经营状况改善的背景下,银行资产质量逐步提高。2016年四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4%,比三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持续上升的局面。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在全部贷款中,关注类贷款占比为3.64%,比一季度末下降0.1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39个百分点。微观主体经营好转有力支撑宏观经济运行向好,有效降低了债务风险。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2016年末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66.3%,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降或持平,这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连续19个季度上升后首次改变;我国总体杠杆率同比增幅比上季度末下降4.4个百分点,连续3个季度保持下降趋势;我国信贷/GDP缺口比2016年一季度末降低4.2个百分点,连续3个季度下降,表明潜在债务压力趋于减轻。巩固和发展这一良好态势,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对于各类债务风险问题保持高度关注,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和部署,主动有序释放风险压力,及时稳妥化解风险隐患,积极防范产生新的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我国经济有条件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将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今年以来,在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作用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提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推进,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向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强化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推动需求结构升级转换,以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为主,适应消费升级和长远发展需要加大对短板领域投资,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大力强化创新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茁壮成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从今后一个时期看,随着改革创新、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加快推进,支撑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积极因素将不断增强。一是后发优势依然突出。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凭借完备的基础产业体系和出色的配套能力,充分利用世界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前景广阔。城镇化发展潜力巨大。2016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距离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能够带动巨大的投资消费需求。二是长期积累的物质基础雄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2016年高速铁路里程达到2.3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实施,全球最大规模的宽带通信网络基本建成。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数量有所下降,但劳动力质量不断提高,人才红利厚积薄发。我国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超过1亿人,为培育经济发展新高地、打造新优势奠定了深厚的智力基础和支撑。三是改革红利加速释放。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作用。近年来,我国以蹄疾步稳的节奏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陆续推进,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将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外溢正效应不断显现,供给质量和效率有望继续改善,从而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平衡。四是创业创新势头正盛。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集众智、聚众力、汇众能,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潮涌动,新动能新产业加快成长壮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假以时日,异军突起的新动能必将构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支撑。五是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我国积极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与沿线国家经贸投资快速增长,国际产能合作扎实推进,自贸区战略加快实施,将重塑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与此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重要步伐,长江经济带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新增长极、新增长带不断形成,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在这些有利因素支撑下,我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也将相应保持增长,这将为债务偿还提供重要支撑,有助于在中长期形成较强的债务风险防控能力;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更加规范,我国债务风险隐患问题将得到有效预防和化解。
  综合来看,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活力在改革中激发,结构在调整中优化,动能在转换中增强,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下阶段,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有效需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引导发展良好预期,坚决抑制区域性财政风险,着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的关系,不断夯实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促进国民经济行稳致远。
  (原文链接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7-09/06/c_129697104.htm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X768分辨率  Copyright 2012-2018
版权所有:湖北省65备用主页 邮编:448000 电话:0724-2333096 网站地图
备案号:鄂ICP备0501644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103号 网站标识码:4208000014